绩溪视窗 网站二维码
绩溪电信
伟大的变革
钱学森 绩溪视窗 新春走基层
榜样3 国家安全教育日 360行
当前位置: 绩溪视窗 > 文章详情

皖南游击队小号手:周厚灶

作者: 唐 延 军 文章来源:绩溪视窗 点击数: 12796 更新时间:2018/8/1 15:33:17

皖南游击队一位小号手的烽火岁月

作者:唐 延 军


我在安徽农业大学的教职工宿舍里,见到了“皖南游击队小号手”周厚灶老人,85岁的年纪身板硬朗,虽患有高血压,不久曾住过医院,但精气神很足,思维表达清楚。回忆参加游击队的烽火岁月,慢声细语,像唠家常一样,断断续续地叙述了往昔那些弹火横飞、九死一生的战斗故事。在其大女儿的帮助下,通过查找资料,二度采访,深入挖掘,一位游击队小号手的烽火岁月画面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:

周厚灶1932年出生于绩溪县家朋乡梅干村的一个农民家庭,兄弟姊妹5人,排行老二,从小父母见他心眼灵活,咬咬牙东挪西借凑了点钱送他入学堂念书,那一年已经10岁了,打算读完小学托乡人带到山外面去学做生意,指望他为周家赚钱发财。那时的梅干村,新四军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,村里不少年轻人参加了游击队,上了学的厚灶也时常在想,千百年来,为什么穷人总是受穷,富人总是吃香的喝辣的?奶奶、父母和哥哥终年侍弄田地,一家人可总是吃不饱穿不暖,这是为什么?游击队一来,穷人都悄悄跑去“开会”,他同许多小伙伴也去“看会、听会”,帮助叫人、看门“放哨”,知道了许多革命道理,新四军游击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。一天,同村的游击队员周钊海摸到学堂找到他,叫他紧急送一封信到荆州游击队根据地,交给负责人“老猴”,并交代了注意事项,厚灶兴奋地接受了任务。从村里到荆州要翻一座高高的荆磡岭,上磡10里下磡10里,厚灶一点也不觉得累,一路小跑就到了游击队驻地,“老猴”收到信夸赞他“为革命干了件好事”,给他鼓舞很大。之后,又给游击队“老猴”送了两次信,厚灶看到队伍里年轻人意气风发,“当官的”和蔼可亲,他暗暗下决心毕业后参加游击队。


转眼到了1947年,这一年,周厚灶16岁马上小学就要毕业了。一天,周钊海在学堂又叫他送一封信到荆州,他压住内心的激动,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钊海并叫他转告父母,钊海拍着他的肩膀给以支持。就这样,周厚灶给游击队送信后参加了游击队,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。谁知道,奶奶一听孙子参加了游击队,急忙拉上孙女,柱个棍子,迈着一双小脚,一步一步地登上石板道,翻过荆磡岭,颤颤巍巍地走到荆州,住在闺女家,一连几天,爬上村庄附近的一座又一座山头,大声喊着孙子的名字,劝他回家,那急切地撕心裂肺地呼唤声,喉咙嘶哑般哭泣似地诉说声,谁听了都心之一颤。实际上,第一天的下午,厚灶就在隔壁的山头听到了奶奶的呼唤声,当时他正在站哨,奶奶那凄厉的声音,像锥子一样扎在他的心上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,但他挺住了胸膛,坚定地站在哨位上,纹丝不动,他知道,奶奶最疼爱他,找他回去,是怕他年纪小吃不了苦,打游击随时有付出性命的危险!他暗暗地下决心,“干好革命,绝不给奶奶丢脸!”奶奶的寻找对他也是一次考验,从此后在游击队无论吃什么苦及生死考验都没有撼动他一步。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春天,厚灶所在的游击队整编为徽州军分区警通连,驻地屯溪,一天,首长叫他送信到绩溪,并批准他探亲休假,当他回到村时,一大家人喜出望外,奶奶一把抱住他,哽咽着说:“厚灶啊,你去打游击,‘婺’(奶奶)到荆州找你好几天,在山头上喊你喊半天,你听到了吗?” 厚灶含着泪说:“婺哎,孙子听到了,但游击队有纪律,不能跟你回去啊!”奶奶高兴地说:“厚灶这‘细(小)鬼’长大了,有出息,在队伍上好好干!” 厚灶参加游击队后,家里又多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,一大家11口人,团聚在一起,其乐融融像过节一样热闹,愉快地度过了那一生最难忘的日子。

周厚灶回忆游击队的战斗生活,语气和缓,有时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口气,“那时的日子艰苦啊,有时比务农还苦!”游击队员穿的衣服同老百姓一样,冬天破棉衣,脚上是草鞋,一床小被子;喝的是冷水,吃也没有什么好东西,由于多数日子住在山上,粮食储存不多,若遭受敌人围困,不能生火做饭,只能饿肚子,饥一餐饱一顿家常便饭,餐把两餐饿肚子是常事,有时遇到老百姓送饭才有的吃,夜行军找到山棚才有的吃。要想吃肉,只有打了胜仗才能解解馋。装备也差,缺枪少弹,参加游击队时担任通信员,发给一把大刀背着。我问他,“游击队生活那么苦,你吃得消?”他笑着说:“游击队里官兵平等,首长同我们穿的一样吃的一样,从不搞半点特殊,我不能半途而废当逃兵吧?一个男人要有血性,不能做一个懦夫!”游击队常常白天隐蔽山上,夜晚行军长途奔袭,摸黑走夜路倒不怕,只怕遭遇敌人伏击,打你个措手不及,往往造成很大损失。厚灶一生经历大小战斗30多次,受过一次伤。那是在歙县南乡岔口、三阳坑一带,游击队100多人的武工队,穿过大路准备上山,突然遭遇敌人数百人的保安团,双方激烈交火,敌人的火力很猛,游击队占据有利地形打了一会儿从山上撤退了。这次战斗,敌人的一颗手榴弹的弹片擦过厚灶的头皮,血流不止,当时也顾不上包扎,冲出火力网后卫生员才上药止血包扎,至今左边的脑壳上还有一个大鼓包。


1948年元月,周厚灶由通信员改为司号员,游击队组建为皖浙支队,唐辉为支队长,程灿为副支队长,他跟着程灿,随时发布首长的命令。吹号的时候,为了保护首长,要离开一段距离,调兵、撤退,可隐蔽地靠在大树、山坡旁吹;吹冲锋号的时候,要勇敢地站在高处,任凭子弹在耳边嗖嗖作响,毫不畏惧,“嘀嘀答嘀—”,那嘹亮而振奋人心的号角,随着战士们高昂的呐喊声,排山倒海似地杀向敌人。一把军号,厚灶吹得滴溜溜转,多次受到首长夸赞。 19493月,为迎接大军南下,程灿率领皖浙支队两个连队到浙西的分水、桐庐开辟新区,打了数次胜仗,消灭了敌淳安六都县中队和地主武装,在桐庐盐子铺遭遇敌浙江保安团300多人的围剿,经过顽强阻击,黄昏时分,将所有重武器集中于敌薄弱点的正面,组成一道宽百米长的火墙,突破了敌人的包围。突围战斗中,弹如雨下,厚灶奋不顾身地吹响了冲锋号,不幸的是程灿右胸中弹身负重伤,转移途中牺牲,年仅35岁的游击队指挥员倒在了革命胜利的前夕,遗体护送到游击队根据地歙县岔口木竹坦,皖南游击队最高首长胡明前来诀别,支队长唐辉亲自守灵、题写碑文、安葬,全体战士悲愤地参加葬礼,司号班的战士吹响了冲锋号,激昂的号声刺破天空,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,告慰首长“永远冲锋向前”。程灿首长的牺牲给厚灶强烈地震撼,干革命不怕子弹击中身躯,革命者的肉体随时可以献出,但烈士勇往直前、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鼓舞、激励着他的成长。

1952年,周厚灶放下钢枪拿起犁耙,转业来到枞阳农建5师的普济圩农场。不久,组织上考虑他年轻有文化,动员他考试进入安徽大学农学院学习(芜湖),在温馨安逸的校园,重新捧起了课本。上了一个学期以后,接到命令穿上军装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,厚灶毫不犹豫地奔赴部队,1953年元月,赴朝抗美,成为志愿军铁道兵55支队中光荣的一员。


周厚灶所在部队驻扎在朝鲜新义州,原来的铁路被美国飞机炸得千疮百孔,上级决定重修一段铁路,改线从大山中间走,一直建到清川江。他们支队承建两个隧道和数段路基的任务,共有几十公里长。厚灶那个时候任驾驶班长,不但开卡车还要负责发电机、空压机、推土机等工程机械。在朝鲜前线,虽然生活比打游击时好多了,但环境异常恶劣,冰天雪地的时间漫长,非常不适应。连队所处深山沟中,队部安在老百姓家中,其余人野外住帐篷,天冷因防空不能生炉子,晚上裹着大衣盖着被子睡觉,身上还是寒冷,因此冻伤好几十人,有的战友耳朵都冻掉了,有的人干活手冻得发麻,就用热水泡反而坏事,没有了知觉,后来就有了知识,用雪搓热,手就不会冻坏。伙食很好,罐头多,猪肉都是冷冻肉,因此猪肉有的吃,但盐缺少,来了海带大家都开心死了,有时候一段时间没有尝到盐味,去扒捡老百姓丢弃的鱼刺、鱼骨、咸鱼,放入喉咙用舌条嗍一嗍,美味极了,身上也有了力气。那时修铁路真不容易,一边修美国佬飞机一边炸,一边炸一边修,日夜不停;打隧道的好一点,不怕轰炸,晚上开挖爆破石洞,白天推运石碴垒路基。驾驶班负责抢运材料,开的是苏联产的嘎斯大卡车,因为敌机天天下午来轰炸,前面是侦察机,后面跟着轰炸机,一来好多架,炸弹丢的昏天黑地,夜晚也炸,公路炸的坑坑洼洼,塌方多,半边路多,险象环生,因此战友被敌机炸死的翻车而牺牲的有10多人。相对来说,晚上运输环境稍好一点,发现敌机熄灯向前开一段停下来,敌机走了再开,就这样躲迷藏似的开开停停,全神贯注,与时间赛跑,与敌人赛跑,施工从未中断。在朝鲜战场上最危险的是一天傍晚时分,几个人正在拾弄施工机械,突然敌人轰炸机到了头顶,来不及跑进防空洞,就地卧倒隐蔽,一颗炸弹在附近十多米处落下,大家爬起跑向营地。第二天走到工地一看,好家伙,一人高的大炸弹扎入地下,没有爆炸,众人庆幸命大,捡回来一条命。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,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中,用生命和汗水,不可阻挡地把铁道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,胜利地完成任务,有力地保障了前线战斗的物资需要,打趴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军队。


19548月,抗美援朝胜利后,周厚灶回国,又重新回到安徽农学院茶叶专科班读书(宣城)。二年后,毕业留校任技术员,娶妻(司号班战友的妹妹)生子,之后学校迁到合肥,一辈子担任学生实习技师,兢兢业业种茶制茶品茶,跑遍省内茶叶主要产区,离休之前支援贵州、云南工作数年。老人叙述到此,微微一笑,“我是来自山区的农民子弟,一生从事农业基础培训工作,看到一批批年轻人在成长,看到街上商店里一批批新茶在上市,心里头非常开心,艰苦付出终有回报。”

我望着叙述中的周厚灶老人,非常平静,好像在叙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情,是自己责无旁贷应该干的事情,是啊,“祖国有难,男儿应当挺身而出”,一生经历生生死死的险境太多了,枪林弹雨,血雨腥风,见怪不怪了。如今甘于平淡,心静如水,波澜不惊,这是一种心灵的登高,以一颗平常心欣慰之心来看为之浴血奋战出来的新中国,非常自豪。我在想,若在大街上碰见老人,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,谁能知道他曾经是游击队里勇敢机智的小号手?今日在家安享晚年,一大家人幸福美满,这是无数中国家庭的情景。然而,住在这幢普通住宅的老人,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,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起了脊梁,是共和国的英雄功臣,应当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!老人是个勇敢的人,顽强的人,一辈子都是冲锋向前,从不退缩,号手—司机—大学生—茶叶技师,一步一个脚印,一步一个台阶,每一步都是朝气蓬勃,铿锵有力,一生追着火热的年代,奔着火热的脚步,身上迸发出火热的激情,他,无愧于这个火热的时代!

……耳旁又仿佛响起了激昂的军号声。 (图片来源:网络)

 

版权所有 清凉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: 18956362188 13865632153 举报不良信息电话:17756398069
邮箱:zgwjxsc@163.com 地址:绩溪县城适之街老凤祥银楼二楼 皖ICP备1502356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8号